【苏富比】 明成化 青花瓜瓞绵绵纹宫盌 6400万
拍品信息 作者 | -- | 尺寸 | 15.4cm | 作品分类 | 陶瓷>明代青花瓷器 | 创作年代 | 明成化 | 估价 | HKD 50,000,000-70,000,000 | 成交价 | - RMB 54,199,400
- HKD 64,600,000
- USD 8,268,800
- EUR 6,460,000
| 专场 | 赏心菁华——琵金顿珍藏重要中国工艺精品 | 拍卖时间 | 2016-04-06 | 拍卖公司 | 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 | 拍卖会 | 2016年春季拍卖会 |
| 出版:Adrian Joseph,《Ming Porcelains: Their Origins and Development》,London,1971年,封面及编号 38 |
| 《大明成化年制》款 | 说明 | 派杰宫盌
康蕊君
成化(1465-87年)御窑烧制之宫盌,娴雅秀丽,质臻至美,古往今来,无可望其项背。青花瓷以成化宫盌最具代表性,而成化瓷亦为中国御瓷最为珍罕的逸品。成化瓷以宫盌及鸡缸杯最为人熟知,于中国瓷器历史上虽昙花一现,但却流芳百世。无论博物馆及私人收藏,或引收藏宫盌为傲,或梦寐求之。绘瓜瓞纹之宫盌,传世仅只十二件,本品正属其一,而同类宫盌,多绘十六瓜果,而本品则瓜果繁多,共绘二十二件,瓜瓞延绵,且纹饰独特,诚为珍品。
宫盌,乃青花瓷盌,应为宫廷餐具,仅制于1480年代,前后共十年。宫盌瓷质上乘,造工精细,后人难及,兼且比例触觉美感皆无可比拟,纹饰设计含蓄隽秀,笔法写意,构图巧妙,引人入胜。
据朱汤生录,成化珍瓷,无论纹饰风格,仍属私人收藏者仅二十余件,见《The Emperor's Broken China: Reconstructing Chenghua Porcelain》,苏富比,1995年,页116-29)。除传世珍品难得外,残片亦同样罕见。成化一朝,质量控制极其严谨,较明代各朝更甚,然而江西景德镇御窑出土成化残片却甚为鲜见,未及宣德年(1426-35年)地层出土之一半,而宣德帝祚却远较成化年为短。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成化瓷器最多,出自清宫旧藏,然而该院并无与本品相近之例,北京故宫博物院及中国其他博物馆亦无收藏近例。
成化瓷器,别树一格,独特于明代各时期,风格成形于成化朝最后十年。在此之前,成化瓷器大多仿效宣德年制瓷风格。学者大致认为,成化朝出现之新风,主要由万贵妃(1430-1487年)主导。万贵妃,较成化帝年长十七,对其影响甚深。此时期所制瓷器质量要求极高,御窑厂耗费庞大,朝廷负担沉重,1482年,有重臣上书劝说宪宗停止派遣太监至饶州景德镇监工,后再有朝臣上书劝止烧造瓷器,终止于1486年。
成化御窑瓷器,由朝廷严格监管制作。多种瓷盌器型,发展于宣德年间,然而宫盌之形,乃后期创制,曾设计十一款宫盌,其中十款绘花卉纹饰,仅有一款绘果纹。成化瓷器,乍看或似朴实无华,经仔细鉴赏,方显雅韵,宫盌亦然。此类器并非供远观炫示,而应静心观赏,方能体会瓷匠之臻艺,瓷质之上乘,触感之温润,白瓷青花之隽秀,及纹饰独特设计之精妙。
成化纹饰,笔法独特。御瓷纹饰以精确为典型,成化瓷器则笔法灵动写意,不为成规所困。如本品之宫盌,盌身瓜瓞纹应均分三组,每组构图有别,分别绘六、六及四个瓜果(图一),本盌乃唯一例外,三组瓜瓞纹各挂八、七、七只瓜果,然而瓜瓞分布精巧,乍看之下,各组纹饰似乎构图相同,整体比例匀称,和谐一致。宫盌纹饰大致分两款,绘缠枝秋葵、栀子花及百合纹,录于朱汤生,出处同上,页119,编号B 24/25, 26/27 and 28/29,唯无记载如本品之瓜瓞纹宫盌(B31)。
连本盌在内,现知共有十二件瓜瓞纹宫盌传世,包括一残片重组例,出土自景德镇明代御窑遗址,曾展于《成窑遗珍:景德镇珠山出土成化官窑瓷器》,徐氏艺术馆,香港,1993年,编号C82。
大维德爵士旧藏一对瓜瓞纹宫盌例,其一现仍属此收藏,现存于伦敦大英博物馆,同馆另藏一例,出自Seligman收藏;前者载于康蕊君及霍吉淑,《大英博物馆大维德爵士藏中国陶瓷精选》,伦敦,2009年,编号36,页72左;后者载于霍吉淑,《Ming Ceramics in the British Museum》,伦敦,2001年,图版6: 3。大维德爵士旧藏对盌之二载于《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f Chinese Art》,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伦敦,1935-36年,编号1493,售于伦敦苏富比1968年10月15日,编号97,后入安宅氏名藏,现为大阪东洋陶磁美术馆藏,见《东洋陶磁の展开》,大阪,1999年,图版47。
比较一盌例,出自瑞典斯德哥尔摩东亚博物馆 Nora Lundgren 收藏,曾展于《Mostra d’Arte Cinese/Exhibition of Chinese Art》,道奇宫,威尼斯,1954年,编号656;另一例出自 Frederick M. Mayer 收藏,售于伦敦佳士得1974年6月24日,编号98。现为天民楼收藏,载于《天民楼藏瓷》,香港艺术馆,香港,1987年,编号31;Charles Russell 亦曾收藏一例,售于伦敦苏富比1935年6月6日,编号83,后易手于香港苏富比1994年11月1日,编号40,载于 R.L. Hobson、Bernard Rackham 及 William King,《Chinese Ceramics in Private Collections》,伦敦,1931年,图314,以及《香港苏富比三十周年》,香港,2003年,图版245;现为区百龄珍藏,曾展于《100 Masterpieces of Imperial 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Au Bak Ling Collection》,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伦敦,1998年。
L.F. Hay 少校收藏一盌例,售于伦敦苏富比1939年6月16日,编号101;另一例出自R.H.R. Palmer及罗桂祥收藏,图见 Soame Jenyns,《Ming Pottery and Porcelain》,伦敦, 1953年,图版63 A,售于伦敦佳士得1982年6月14日,编号79,现藏于茶具文物馆 ,香港,图见《出蓝宝色浮:罗桂祥基金捐赠中国陶瓷》,茶具文物馆,香港,1995年,编号24;一例出自徐展堂收藏,《徐氏艺术馆》,香港,1991年,图版73,曾于香港佳士得1990年10月8日,编号424;另一例先后 由北京 Zie Soey Koo、R. Wemyss Honeyman、Leandro 及 Cecilia Locsin 以及玫茵堂收藏,图见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伦敦,1994-2010年,卷2,编号677,与另一例成对售于珀斯 Thomas Love & Sons Ltd,1970年2月24日,后单独售于香港苏富比2011年4月7日,编号56。
本盌曾属F. Howard Paget (1886-1945年)收藏,Paget 为英国德比市 Old Crown Derby China Works(即 King Street Factory,营运于1849至1935年)最后一位主人,自1923年起开始收藏,收罗250多件中式瓷器珍品, 直至辞世为止,藏品主要得自伦敦Bluett & Sons。1936年,其父离世,作坊亦告闭业,Paget 赠予伦敦大英博物馆近150件西方瓷器,其中以英国瓷器为主,并捐赠位于斯塔福德之十八世纪家族大宅 Elford 予伯明瀚市政府作公共用途(图二)。1945年,Paget 赠予伦敦大英博物馆19件明代珍瓷,其余在其身后重归 Bluett & Sons 所有。
Bluett & Sons 后将本盌售予美国外交家 Herschel Vespasian Johnson(1894-1966年),Johnson 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美国代表,亦为1860年美国大选副总统提名人Herschel Vespasian Johnson(1812-1880年,乔治亚州庄逊郡即以其命名)之后裔。其中国瓷器收藏部份捐予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市 Mint Museum。本品曾售于苏富比,后再度为 Bluett & Sons 购得。本盌收藏于一琥珀色中式锦匣,与仇焱之为曾接触之艺术品特制之匣相同,故本品或曾属仇氏典藏。
来源:H.R.N. Norton (卒 1961/62年) 收藏 ,至1936年
Bluett & Sons Ltd,伦敦,1936年 (?35)
Victor Rienaecker收藏, 1936至1937年 (?52:10)
Bluett & Sons Ltd,伦敦,1937年 (?52:10)
豪活派杰(1866-1945年)收藏,1937至1945年(?52:10)
Bluett & Sons Ltd,伦敦,1945年 (?30)
Herschel V. Johnson(1894-1966年)收藏,1945至1967年(?52:10)
伦敦苏富比1967年2月21日,编号38 (?5000)
Bluett & Sons Ltd,伦敦,1967 (?5000)
罗杰琵金顿(1928-69年)收藏,自1967年(?50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