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州窑] 岳州窑 简史 汉代-南北朝

[复制链接]
查看911 | 回复0 | 2021-10-10 14:3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岳州窑的遗址位于湖南省湘阴县境内湘江两岸区域,窑业始烧于战国晚期,衰落于宋。根据唐人李吉甫所著之《元和郡县志》的记载:唐高祖武德年间,湘阴纳入岳州版图。此为唐早期湘阴即归岳州治辖下的文献纪录,但是我们还需要从历史上下纵观起来看看窑业的地理内涵。
湘阴古称罗县,春秋时期为罗子国,因为这个地方的人善于织网捕鱼、捕鸟而得名。又因地处湖南之北,故有“湘阴”这一地名的出现。从春秋到隋代,大多数时间里湘阴属于长沙(潭州)的行政辖区内,在初唐时期才划到了岳州,而进入北宋之后湘阴又复归于长沙的行政范围之内,故“岳州窑”这个名字带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它主要指的是唐代初期和中晚期湘阴地区的陶瓷窑业。因此我们在理解“岳州窑”的窑业文明内涵时,需要对这个历史背景有清晰的了解。


图1:岳州窑窑业分布概览图
为了方便起见,在一系列的报告中我都使用“岳州窑”这个名字来称呼湘阴地区的古陶瓷窑业,但从严禁的学术意义上来看,这是有失偏颇的,在此我先做一点说明。
接下来我们来聊一聊岳州窑的发展历史:岳州窑它始烧于战国晚期,起始以烧制灰陶和印纹硬陶为主。



图2: 战国晚期---西汉初期的印文陶罐



图3:战国晚期---西汉时期的灰陶
进入到汉代以后,湘阴地区的制陶业规模迅速增加,从今天湘阴县洋沙湖到望城石门矶一带形成了一个比较庞大的制陶窑场群落。两汉时期,湘阴地区的制陶业都是以制作各类印纹硬陶为主,器物种类与形制均与同时期吴越地区早期越窑的风格相近,器型以釜、罐、壶、碗、簋等类型为主。

图4:西汉时期的高温印陶罐(带自然落灰釉)
汉代岳州窑器物多以麻布纹与水波纹来装饰”,这表明湘阴地区的早期陶业文明属于越文化的体系。另外从它的工艺来看,大多数器物都是采用“泥条盘筑+慢轮修饰”的技法制成,少数器物采用快轮拉坯的方式成型。
湘阴地处洞庭湖以南的滨湖地区,窑业所处区域以丘陵为主,这些地带沉积着大量的优质高岭土。而且,湘阴的高岭土普遍能经受到1150度的高温而不熔融,少数优质高岭土甚至能达到1300度的熔融点,这一优厚的资源禀赋造就了岳州窑高温硬陶业的迅速发展。在发展的历程中,早期的窑工们发现了“落灰成釉”这一神奇的自然现象,于是开始了人工配置釉药的探索。大约在西汉末期到东汉初期,湘阴地区的陶工就发现了比较简单的草木灰釉配置方法,开始有意识地生产带草木灰釉的原始青瓷。


图5:西汉晚期---东汉初期的原始青瓷壶(带人工涂抹灰釉)




图6:东汉初期原始青瓷双系罐
这两件器物是岳州窑在西汉晚期至东汉初期出产的原始青瓷,我们从这两件器物的表面可以清晰地看到:当时的陶工用手把釉料涂到器物的表面来施釉,经高温烧成后形成一层很薄的玻璃相青釉。而后,窑工们不断试验、不断改进釉的配方,大约于东汉的中晚期掌握了成熟青瓷的烧制方法。
















图7:东汉晚期岳州窑青瓷四系罐
这一组器物是东汉中晚期的岳州窑青瓷,分别出自出城市遗址和窑址。从这一组器物我们可以看到,东汉时期的岳州窑器物胎质的硬度和白度都比较高,釉层莹润带玻璃相,是典型的成熟青瓷。

上个世纪90年代,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郭演仪先生将从湘阴县青竹寺窑采集的部分瓷片与浙江上虞小仙坛越窑就胎釉成分进行了成分测试并做了对比,这张表就是当时的化验结果对比图。通过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出岳州窑青竹寺窑青瓷和上虞越窑青瓷的胎釉结构比例较为接近。学术界一般都把东汉时期上虞小仙坛越窑青瓷作为成熟瓷器的标准器,从这个对比结果看,岳州窑也属于汉代最早创烧成熟青瓷的窑场之一。
进入到三国时期,岳州窑窑业规模进一步扩张,产品的质量也进一步提高。这个时期出现了不少精工细作的精细瓷,这一现象一直延续到西晋时期。但从整体风格来看,湘阴窑在东汉到西晋时期还没有形成自我的风格,它更多是在学习越窑的造型及装饰技法。






但这一时期岳州窑在釉色控制方面的成就走在了越窑之前。据我本人统计,东汉至西晋时期岳州窑的釉色非常丰富,在4种以上,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东汉的中晚期成功烧出了原始的白釉。





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湖南地区考古发现了一批东汉---三国时期的墓葬陆陆续续出土了一批早期的白釉器,但一直未发现烧制这一类型器物的窑场。上个世纪80年代,湖南省考古学界的泰斗周世荣先生在湘阴县青竹寺窑的窑址发掘到了一批汉代白瓷器,从而揭开了历史谜团。
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早期岳州瓷匠在青瓷的釉色调控方面做了努力探索,掌握了豆青釉、翠青釉、酱黄釉、金黄釉、油黄釉等诸多釉色的烧成技艺。
我们对比汉晋时期中国三大瓷窑——越窑、洪州窑、岳州窑,唯独岳州窑在釉色方面的成就是最高的。
此外,虽然三国到西晋时期岳州窑仍然处于向越窑学习模仿的阶段,但它在装饰工艺方面已经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比如大量使用点彩工艺装饰器物、以白瓷为载体仿青铜器制作礼器等。









图片上这些器物都是三国到西晋时期岳州窑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大家可以看一看。另外值得注意的就是西晋时期岳州窑还大量的烧制各种各样的青瓷俑,有武士、文吏、仪仗队、军队等,这是在西晋时期崇尚厚葬的社会风俗下出现的产物。
西晋末年,随着“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的爆发,中原沦陷,北中国陷入胡族的杀戮之下,大量中原地区的汉族南迁,移居到江南的中原人士加速了南北文明的交融以及南方的经济大开发。由于湖南远离战乱区域,因此两晋时期湖南地区的社会经济没有受到战乱的破坏。同时,随着南迁人口的增加,社会经济相反还出现了很大的增长。在这种社会环境之下,岳州窑在东晋时期仍然保持着蓬勃的发展态势,并且在东晋晚期迅速超越了越窑,与洪州窑一起成为南方影响力最大的两大青瓷产区。进入到南朝以后,岳州窑的发展更为迅猛,不仅产品的产量及覆盖面远超越窑,而且在高端器物的制作上拥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两晋到南北朝时期江西的洪州窑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是洪州窑在高端器物的制作上赶不上岳州,可以说在岳州窑1500年的烧造历史上,最辉煌、最精华的阶段就在南北朝这个时期。


























































这些标本都是典型的东晋到南朝时期岳州窑的器物,多数出土于窑址,少数出土于长沙和南京的城市建筑工地。从这些标本器物我们可以看到东晋到南朝时期的岳州窑青瓷制作工艺精良,视觉美学效果非常好。从另一个层面来看,南北朝时期也是中国陶瓷业的一个高峰时期,这一时期南方的岳州窑和北方的相州窑交相辉映,以佛教文化为主题,创造了一大批艺术价值非常高的青瓷器物,以后我会在一个专门的章节来对南北时期的岳州窑和相州窑进行深度的对比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