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对几件正统、景泰、天顺青花瓷器的探讨
明代空白期 正统、景泰、天顺 青花瓷器 的 鉴定 鉴赏 评估 探讨 要领
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有绝对年款的瓷器极少,人们对这段时间生产的器物认识不清,所出陶瓷论著对这一时期也多不提及,或一笔带过;也被一些陶瓷史家称为“混沌时代”或“空白期”。据明代景德镇御器厂大事年表载:“正统初御器厂曾停烧。”正统三年十二月“命都察院出榜,禁江西瓷器窑场烧官样青花白地瓷器于各处货卖及馈送官员之家,违者正犯处死,全家谪戍口外”。正统十二年十二月甲戌又“禁江西饶州府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等瓷器。命都察院榜谕其处,有敢仍冒前禁者,首犯凌迟处死,籍其家货丁男充军边卫,知而不报者连坐”。如此严厉的朝廷禁令,并且是三令五申,这就必然影响到这一时期景德镇瓷器的生产,特别是官窑瓷器和仿官窑瓷器的生产,民窑在瓷器上书当朝年款更是冒杀头之罪。因此这一时期的瓷器相当缺少,而带年款的更少,这就是成为(混沌时代”或“空白期”的主要原因。解放后的几十年间,这一时期的纪年墓中不断有青花瓷器的出土。所知有江西地区正统二年朱盘烒墓出土的五件青花盖罐;南京弘觉寺塔“龙宫”出土的五件青花瓜棱罐;江西景德镇景泰四年严升墓和舒母袁龙贞景泰七年墓出土的青花、釉里红瓷器;南京博物院展出的正统年间的青花梅瓶;杨永德先生最近捐赠给故宫博物院的一件带天顺年款的青花筒炉的出现,都对研究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因此对这一时期瓷器的研究也渐重视。
广东馆收藏的明代青花瓷器不多,除一件带有“正统八年”(1443年)题款笔架外,再无它件,似乎正统、景泰、天顺这一段也成了我馆的“混沌时代”和“空白期”。为此,数年前笔者就想着手对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进行探讨。最近,广东省东莞市天顺三年(1459)罗亨信墓出土了一批青花瓷器,更促进了我对馆藏青花瓷器的研究和探讨。希望借助现在的有利条件,能将我馆这一时期的青花器大略排比出来,并能摸出一点规律,以利于今后的陶瓷陈列和研究。
一、东莞天顺三年罗亨信墓青花瓷器
罗亨信墓在东莞市西南3.5公里的篁村麻地岭,最近发掘出土一批青花瓷器,有青花盖罐5件,青花碗2件,笔者曾去东莞市博物馆调查,现将有关情况介绍于后:
1、青花缠莲纹盖罐5件,器形、釉色、大小都基本相同,通高在15.7至17厘米之间,只是纹饰稍有不同,可分二式:
I式通高15.7厘米、口径7.5厘米、底径7.5厘米。直口微内收,灰白胎,盖塑宝珠形纽,纽尖凸出,纽座饰双层螺丝靥形莲瓣纹,盖边画弦纹二道,肩部环饰复线莲瓣纹两层,中间主题纹饰为缠枝莲纹,下部绘双层螺丝靥形莲瓣纹,每层纹饰间以双道弦纹相隔。釉色白里泛青,里外有釉,内底釉不平,圈足宽矮,底无釉,旋削跳刀痕明显,有的瓷胎还有空隙,似淘练得不够精细所致。青花浓处呈深蓝色,料多处有黑斑下凹现象,釉薄处泛灰,莲叶稍有螺旋状。(图一)
明代空白期 正统、景泰、天顺 青花瓷器 的 鉴定 鉴赏 评估 探讨 要领
Ⅱ式与Ⅰ式稍有不同,盖纽座饰为菊瓣纹,纽稍大。通高17厘米、口径7.5厘米、底径7.4厘米。
2、青花碗2件,器形和纹饰基本相同,高7.8厘米、口径14.5厘米、底径4.2厘米。小折沿鼓腹,圈足外墙内收,内墙近平直,足端斜取釉一刀,挖足不过肩,底平有釉,有旋轮痕。外壁沿下画双弦纹一周,腹和沿间一边饰木年轮形山石和写意缠菊纹,另一边绘木年轮形山石、小草,上下各画弦纹相隔,腹下部近足处再画双弦纹一周,碗内壁近口沿及内壁近底处亦各画弦纹一周,底心饰写意折枝梅花。釉色白中泛青,开细小纹片,有棕眼。青花灰蓝色,浓处黑褐,淡处蓝中泛灰。
从出土的几件青花缠莲盖罐来看,器型和纹饰都与正统二年朱盘烒墓出土的盖罐之三极相类似。但细看似罗亨信墓出土青花盖罐肩腹稍欠丰满,纹饰稍粗放,青花不是苏尼勃青料,沙底平而不细,有的还有孔隙,不似生前使用之物,应是陪葬所购之瓷器。说明天顺青花罐仍沿正统遗风。青花碗的木年轮纹式山石、梅花、月亮均为明早期民间青花纹饰,但圈足外墙内收,内墙与底近垂直,壁薄,足底平而有釉,又和成化时民窑碗的特点相近。故总的来说,罗亨信墓出土的这批瓷器,有很多早明的风格,说它属天顺年间的产品是确切的。
二、馆藏的几件青花瓷器
1、正统八年笔架,高7.7厘米,宽12.3厘米。为凸起的五峰相连山丛式。中空,在一山峰的一边和笔架的后面各有一圆孔,可以装水作水盂用。以青花料绘三层峦叠起伏的山峰,主峰后面书“正统捌年”款。釉肥厚,白中泛黄,因欠烧,釉面开细碎纹片,纹饰和字呈黑褐色,个别处稍泛蓝色。此器造形和纹饰虽较粗糙,但有绝对年款,是正统年间有年款的标准器物,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图二)
明代空白期 正统、景泰、天顺 青花瓷器 的 鉴定 鉴赏 评估 探讨 要领
2、青花花鸟梅瓶,高22.3厘米,口径2.7厘米、底径6.5厘米。小口内收,颈呈梯形,丰肩长腹,往下渐收,矮圈足,底无釉,有铁星斑点。口沿饰双弦纹,颈部绘小花朵,肩为如意头纹,内绘折枝花卉,腹部主题纹饰绘雌雄孔雀,两相对称,间衬以山石牡丹,腹下部画变形莲瓣纹一周,满施白釉泛青色,有棕眼,腹部接口不甚明显,有一粘联痕。青花浓艳清晰,稍泛灰色。瓶的制作精巧,纹饰较讲究,是民窑青花器的精品。此瓶与南京博物院所藏正统青花孔雀纹梅瓶近似,与故宫博物院所藏青花孔雀牡丹纹大罐的纹饰风格亦相似,故定为正统青花瓷。(图三)
明代空白期 正统、景泰、天顺 青花瓷器 的 鉴定 鉴赏 评估 探讨 要领
3、青花缠枝莲纹三足炉,高10,7、口径8.6厘米。盘口,沿上双耳残缺己磨去,三兽形矮足,胎较厚重。颈部饰五圆圈梅花纹五朵,腹部主题纹饰为缠枝莲纹,莲叶呈螺状稍长,在足和炉体交接处的凸起处绘云雷纹三朵,颈和腹各有接口一道,外壁不太明显,内壁接口突起。外施鸭蛋青釉较滋润,内施釉不到底,露胎处呈火石红色,口沿边角处有剥釉,青花蓝中泛灰,较清晰,青花料多处有流淌现象呈蓝黑色。此炉样式、纹饰和景德镇陶瓷馆所藏正统年间青花缠枝莲纹三足炉很相似,应属同一时期物。(图四)
明代空白期 正统、景泰、天顺 青花瓷器 的 鉴定 鉴赏 评估 探讨 要领
4、青花缠莲纹盖罐,通高20.5厘米、口径7.5厘米、底径9.5厘米。盖为宝珠纽,纽座为双层螺丝屠形莲瓣纹,盖沿饰弦纹两道,盖里无釉,有明显的手捏痕。口稍外撇,肩部丰圆,饰如意头纹,内绘折枝花卉,腹部主题纹饰为缠枝莲纹,器身下部亦饰双层螺丝靥形莲瓣纹,每组纹饰间均以双弦纹相隔,浅宽圈足,底平无釉,旋轮痕明显,多砂粒,里外满釉,底釉不平,釉白中泛青较明亮,青花蓝中稍灰,浓处黑褐。腹部接口一道,外壁不太明显,内壁接痕突起,胎体厚重(图版伍,6)。该罐盖和器身下部均饰双层螺丝靥形莲瓣纹,是早期青花常用的纹饰,特别是天顺一朝更为盛行,浅宽圈足,沙底胎体厚重,内壁接口突起,更是景泰、天顺间瓷器常见的特点,器形也和正统、天顺罐相似,只是青花料稍淡,据此推论该罐应属景泰、天顺年间器物,而以天顺年间更为可能。(图五)
明代空白期 正统、景泰、天顺 青花瓷器 的 鉴定 鉴赏 评估 探讨 要领
5、青花花卉罐,高18、口径7.7厘米,底径10厘米。罐的形制与缠莲纹盖罐相似。缺盖。由文物店购入。罐上留有土锈,当为出土之物。该罐只是主体纹饰和前罐有别,腹间改缠枝莲纹为折枝花,并以云气杂宝纹相衬托,折枝花、云气、杂宝纹也是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惯用纹饰。故此罐亦定为天顺年间物。
6、青花人物梅瓶(A7922),高33厘米,口径5.5厘米、底径10.9厘米。圆唇小口,颈略内收呈梯形,丰肩,长腹至足渐削,足稍外撇,浅圈足,底无釉泛火石红色,有砂粒,胎体特别厚重。肩饰钱纹开光,内绘折枝花,腹部主题纹饰绘樵夫遇仙图,山间奇花怪石,云烟缭绕,人物笔法洗练,形象古朴生动,下部绘蕉叶纹一周,青花浓处深蓝,淡处灰蓝。白釉泛青色。此瓶与《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上册第四章图72,天顺青花携琴访友梅瓶很近似。亦定为天顺年间产品。(图六)
明代空白期 正统、景泰、天顺 青花瓷器 的 鉴定 鉴赏 评估 探讨 要领
7、青花菊石纹碗,高8厘米、口径16.3厘米、底径6.2厘米,小折沿鼓腹,圈足内收,足端斜削釉一刀,挖足不过肩,平底有釉,可见旋轮痕和中心一小突起,口沿画双弦纹,外壁一边饰缠枝菊和木年轮形山石,另一面为木年轮形山石小草纹,腹下部画双弦纹,内沿和内壁近足处亦画双弦纹,碗心绘旋转状月华纹一轮。施白釉泛青色较明亮,有棕眼,有粘联一处,青花蓝灰色较清晰,浓处黑褐,足部露胎处泛火石红色。此碗器形和纹饰与东莞天顺三年墓出土的青花碗基本相同,只是釉无细小纹片,碗心不是梅花而是月华纹,月华纹也是正统景泰这段惯用的纹饰,故将其定为天顺年间物。(图七)
明代空白期 正统、景泰、天顺 青花瓷器 的 鉴定 鉴赏 评估 探讨 要领
8、青花花卉双兽耳瓶,高21厘米、口径5.2厘米、底径6,8厘米。盘口,长颈,双兽耳,鼓腹,撤足内收。口沿画双弦纹,颈部有兽形双耳,耳间饰折枝,颈部靠下凸起一周,其下绘蕉叶纹,腹部主体绘缠枝莲纹,叶螺旋形较长,瓶下部为双层螺丝靥形莲瓣纹。瓶外及瓶内沿均有釉,釉色肥润泛鸭蛋青色,有棕眼,青花浓处蓝褐色,淡处泛灰。足和底无釉,挖底约在0.3厘米,沙底旋削较潦草,底有孔隙和裂纹。该瓶器形是明中早期常见的盘口、长颈、双耳瓶的形状,颈间一道突起,宣德年间民窑常见,弘治朝也有。缠莲纹呈螺旋形长叶是明早期民窑纹饰的特点,双层螺丝靥形莲瓣纹、折枝花纹都是正统与天顺间青花瓷常用的纹饰,釉色泛鸭蛋青较润,青花料呈色浓处蓝褐,淡处蓝灰,沙底不太讲究,有孔隙等,也是这一时期的特点。故年代定为天顺年间。(图八)
明代空白期 正统、景泰、天顺 青花瓷器 的 鉴定 鉴赏 评估 探讨 要领
三、结语
对正统、景泰、天顺年间青花瓷器的识别并非易事。因这段瓷器过去我们接触较少,见也不多。这次在研究这段青花瓷器时,初时我们只根据这段常见的几种纹饰和器型去衡量,看来属此段的青花瓷不少。后再进一步推敲,发现有些纹饰不但明初有,明晚期也有,特别是民窑瓷器,某种器型、纹饰和制作工艺往往延续几个朝代,因此不能单看某一两个方面相同或相似就说是这一时期的,必须耐心、细致、全面的进行排比,不但要看器型、釉色、青花料、制作工艺、纹饰等,还应尽量的找出时代特点。最后我们才定出以上八件青花瓷器属于正统、景泰、天顺年间产品。我们的感受有如下几点:
(一)器型瓶类稍瘦长,胎体稍厚重,景泰、天顺时多见双耳附于颈部,有双兽耳,戟形耳,月牙形耳,长方耳等。罐肩腹较丰圆,似明初风格,只是底稍大,较稳重。碗多小折沿、鼓腹,早期的折腰,小圈足。
(二)纹饰多双层螺丝靥形莲瓣纹,天顺间的罐瓶类几乎每件均有一至二层这种纹饰,其次是缠枝莲纹、折枝花、蕉叶、莲瓣、梅花、杂宝、月华等花纹为多见。早期正统间缠莲纹叶似螺式状较长,多孔雀纹饰、云纹呈灵芝形,有多层小圆圈。碗外壁多绘缠枝莲、云气、木年轮形山石纹等内底多画双弦纹,再在弦纹内画梅花、月华、福字等纹饰(图二)。
(三)圈足瓶罐多浅而潦草,底无釉,旋削痕较明显,多有跳刀痕,胎土淘练不精,特别是天顺间有些器物沙底有裂纹或孔隙、底多粘有砂粒。正统、景泰的青花瓷器的圈足露胎处多见火石红色。天顺碗足外壁向内收,内壁与底近垂直,足端多向内旋削一刀,挖足稍深但不过肩,底有釉。
(四)瓶、罐类胎体一般较厚重,接口外不甚明显,内壁特明显,釉多有棕眼,且多粘联痕,炉瓶多两道以上接口。天顺间罐内壁多有釉,内底釉不平。
(五)青花料多蓝褐泛灰,釉色多白而泛青,似浅鸭蛋青色。较肥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