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 从 青花 釉料呈色 分析 鉴定 鉴赏 古瓷 发展历史

[复制链接]
查看1178 | 回复0 | 2021-6-1 00:4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 青花 釉料呈色  分析 鉴定 鉴赏 古瓷 发展历史
从青花料呈色鉴赏古瓷
       清雍正青花穿花龙纹尊青花瓷,是指一种在瓷胎上用钴料着色,然后施透明釉,经高温烧成后,釉下钴料呈现蓝色,习惯上称为“青花”的[url=]瓷器[/url]。由于各个时期使用的钴料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地区钴土矿中含有的氧化钴、氧化猛和氧化铁的分量不同,着色效果也并不一样。且钴料加工方法有不断的改进,呈色也有很大变化,故青料呈色可以区分时代,它是我们鉴定古代青花瓷的重要依据之一。唐1975年以来,江苏扬州唐城遗址陆续出土一批青花瓷片,纹饰有散叶纹与菱形纹,时代为晚唐,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这些瓷片的青花色泽浓艳,蓝中透绿,带黑色结晶斑点,触摸有凹凸感。为低锰低铁型的含铜钴料,应为从中东地区进口的钴料。宋1957年,浙江省龙泉县金沙塔塔基中和1970年环翠塔出土一批青花瓷片。青花发色呈蓝褐色、蓝黑色、灰蓝色,发色不稳定。此种青花色料含氧化锰较高,应是国产钴土矿。元有进口料和国产料两种。进口料为“苏麻离青”,这种钴料为低锰高铁型,产地在古波斯期,或今叙利亚一带。元代大多使用这种青料。其特点是青花呈色浓重青翠,层次清晰,明净素雅。由于料中含有的铁质,常出现深浅不同的色泽:浓处色如靛,并有似铁锈的斑点;浅处为蓝色。有靛色和铁锈斑的地方都微凹不平,锈斑深处深入胎骨。用它来绘制人物的眉目脸形是不适宜的,所以元代青花装饰上人物形象比较少,所谓“元代人少,永乐无人,宣德女多男少”。但用它来绘花叶之类则具特色。国产料为高锰低铁型青料,呈色较清淡,青蓝偏灰黑,没有黑色斑疵。明·洪武官窑用国产的低铁高锰的钴料,由于烧成温度等原因,有三种色调:浅蓝色,呈色清丽而有层次,无晕散;淡青色中散见淡蓝色小点,有少量晕散;灰蓝色,有黑青色甚至铁黑色斑,有的表面凹凸不平。民窑青花系用淘炼不精的国产钴料,发色暗滞,呈深靛青,凝聚处有黑褐色斑点,过烧时有晕散。后期逐渐趋向清丽明艳。永乐、宣德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派商使三宝太监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带回制瓷所需的苏尼勃青色料。这种青料低锰高铁,这是和国产青料在成分上最显著的不同,似这种含锰这样少、含铁这样高的钴土矿,国内至今尚未发现过。这种青料呈色凝重古雅,绚丽鲜艳。由于苏尼勃青料呈色不稳定、易于晕散,浓重处凝聚成黑青色,藏青色或呈现金属色泽,甚至下凹深入胎骨,近光侧视或用手摸可辨凹凸不平状。这种永宣青花器色料的特殊现象,可作为我们鉴定年代的有力依据。成化由于苏尼勃青料的断绝,官窑主要用的是产于江西乐平县的陂圹青,也叫“平等青”。这种青料含铁量较少,因此不再出现永宣青花那种黑斑,而是呈色稳定,发色蓝中泛青。多淡描青花,给人一种发色淡雅清丽的印象。因釉质肥厚,青花色淡,而有云遮雾障若隐若现的现象。民窑青花更多的是青花色泽青中偏灰。弘治大体与成化同,仍用平等青,后期则发色灰蓝,于正德色调衔接。正德青料使用江西上高县天则岗所产无名子,也叫“石子青”。呈色稳定,匀净,色泽青中偏灰,晚期,青料改用回青,呈色浓艳。嘉靖青料使用回青,一说产地来自新疆。回青多与石子青配合使用,配制时二者比例不同,则呈色也各异,一般来说呈蓝中微泛红紫的浓重、鲜艳的色调,有别于各朝。回青呈色最美的一种,称“佛头青”,旧传因其用于佛像头上的染色,故名。如果永乐、宣德青花呈色幽深带黑铁斑以冷峻高贵见长,成化青花呈色浅淡以典雅清丽见长,那嘉靖青花呈色紫翠丽则以浓烈奔放见长。万历早期仍用回青。万历二十四年,回青料已用竭,改用浙江绍兴、金华一带所产青料,也称“浙料”。呈色蓝中微微泛灰,发色渐浅,颇有沉静之感。这时在钴土矿的选料处理方法上,有过一次很大的改进,即由原来的水选法改进为火煅,这是一次工艺技术上的改革,它是万历后期普遍使用浙江青料,能迅速提高发色质量的重要原因。天启、崇祯使用石子青。大部分呈色淡雅清丽,发青灰色,颜色鲜艳的少见。个别青花呈色开始分深浅浓淡。无黑色斑疤,不见青色流散。清·顺治采用浙料。色调较为丰富,已能分出浓淡和阴阳面的层次。呈色有四种“1.黑蓝,有晕散现象;2.淡蓝,发色深沉;3.正蓝,色浓处有凝聚黑斑;4.青翠,与康熙时的“翠毛蓝”色已很接近。康熙用浙料和珠明料。珠明料产于云南宣威、会泽、宜良等县。珠明料经过富集调选,使氧化钴比率大幅提高至8-9%,而铁、锰则相应减低,故青花发色明亮、纯正,是青花的标准色彩,其发色为世人称道。康熙二十年以前,发色较灰暗,二十年后,青花料炼制的好。烧出了被誉为“翠毛蓝”、“宝石蓝”的康熙青花。其呈浓艳纯蓝色,鲜丽明快洁亮,在画面上可分深浅不同的近十个层次,有水墨画的效果,故康熙青花又有“五彩青花”之称。雍正采用浙江上等青料。呈色以稳定的纯正蓝色居多,还有黑蓝、浅蓝、青翠和晕散数种。色调晕散,系仿宣德青花的新色调,类似宣德青花晕散和黑褐斑的效果,但这种色泽大多是人为重笔点染而成,均无沉入胎体的特征。有意识地用笔重点是其独具的时代特征。乾隆用浙料。呈色以稳定的纯正蓝色居多,晚期青花呈色有偏灰的倾向,色泽不如康熙,层次减少。嘉庆早期青花色调大多稳定,以纯正蓝色居多,后期出现黑暗、浅淡和飘浮的色泽。道光早期青花淡雅清晰而灰色,呈色稳定。后期青料色泽不够深沉,有飘浮感。咸丰色调比较稳定,精细的器物呈色更为鲜艳,一般为黑灰或淡青的蓝色,多显飘浮。同治具有晚清时期的呈色特征;既有较清新明快色泽,也有呈色黑褐不清的,有飘浮感。光绪呈色较多。发蓝、闪紫、黑褐、浅淡均有。仿康熙青花水平十分高,呈色逼真。还有呈俗艳泛紫的洋蓝色。由于色调都有飘浮不定的时代弊病,因而所绘纹饰多不够清晰,线条含混。宣统青料色泽有变化,出现化学青料,呈色浮艳泛紫。同治、光绪、宣统部分青花器每每在青花处见爆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