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 货币的起源——贝币

[复制链接]
查看1489 | 回复0 | 2020-10-1 13: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货币的起源——贝币                                                         
                    

                           bc872fcb035c4f00b6f57fe32c973247.jpeg
马克思的货币学说曾指出: “货币结晶是交换过程的必然产物”。随着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 商品就在同一程度上转化为货币。”新石器时代晚期, 人类世界由母系制社会向父系制社会转变, 物物交换使商品由最简单的价值形式向最终的货币形式转化, 导致了原始货币的产生。
94dd432cc4a8462d8cd5b16be247148a.jpeg
商·贝币 大型三枚、小型十二枚
贝币是中华先民最早使用的实物货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货币形式之一。它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商业、文化、科技、审美、人文等方面的综合体现。贝币的使用将物物交换,提升到极限(质变)即“一般等价物”,是中华先民的伟大发明,为世界货币文化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中华文明的标志之一,是中华大地上货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eae12f6ab68746d9bafb43cf6ac37bc7.jpeg
商·大型虎斑海贝币
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文明遗址是在河南偃师的二里头遗址,距今的上限不超过3700年。这个时代刚好处于夏代晚期至商代早期,在二里头遗址内发现了早期宫殿、居民区、制陶作坊、铸铜作坊、墓葬等遗址,出土过大量的石器、陶器、玉器及贝币等珍贵遗物。
963f8d0c05b8460ca6b0ae145a4da673.jpeg
商·鹰锯形双孔蚌贝币
此为山东龙山文化的蚌贝币,不仅为货币,亦可代表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锯的模型,据传现在所使用的锯子是春秋鲁国人鲁班发明,其实早在新石器时代时,代表龙山文化的先民们已经在用蚌贝制作出锯的工艺和使用功能,那时锯是直接握在手上使用。
贝币中不单单包括天然贝,还包括人工制成的石贝、骨贝、金属贝等,从数量上看绝不会是只作为装饰。仿制贝意味着此时贝已经成为人们所公认的一般等价物,这不仅是早期城市的标志,更是人类逐步走向文明的标志。著名的商代“妇好墓”中随葬的海贝多达6880枚,同时还有6枚用绿松石仿制的贝币。使用如此多的海贝随葬也只能是墓主人财富的象征。
f1d1479420f247d797d5c0c34e7cd48a.jpeg
商·鱼头铲形单孔蚌贝币
到目前为止可见的贝币有天然贝:海贝、蚌贝;人工贝:石贝、玉贝、玉石贝、松石贝、骨化石贝、琥珀贝、玛瑙贝、骨贝、牙贝、角贝、圆骨饼贝、蚌仿贝、圆蚌饼贝、仿生蚌贝、实用器蚌贝;金属贝:铅贝、青铜贝、铜贝、金贝、银贝;二次加工贝:铜包金贝、木包金贝(木贝)、铜鎏金贝、陶贝、琉璃贝。它们从史前到夏、商、西周、春秋到战国,使用时间达二千余年,秦统一为止。
c30b7d11655e416ea3d2c937a3a47d07.jpeg
商·带图案贝币一组四枚
此为山东东夷文化的蚌贝币,所刻图案分别代表了东夷文化中的龙、太阳、月亮、凤鸟图腾。
商代的卜辞和铜器铭文记载有“锡贝”、“囚贝”、“赏贝”等字样。《史记·平准书》记载:“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兴焉。所以来久远,自高辛氏前尚矣,靡得而记云。”先秦事物,贝为大宗,庙堂封疆,不乏所记。
37a0380cfbd64dc3b41337a46e2efc88.jpeg
商·特大型单孔鱼头锯形蚌贝币
其实最初像贝币这种“实物货币”是多种多样的,例如粮食、牲畜、布帛、工具、龟甲、兽角、珠玉等都曾充当过一般等价物,具有货币的特征。但这些早期的实物货币在日后交易时,有些却因为不方便逐渐被淘汰了。最终根据不同地区的使用习惯不同,保留下了若干种成为了日后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实物货币。
b2d8ac9429174e0db8fda97bf6519427.jpeg
商·大型鱼锯形蚌贝币
“实物货币具有两重性”。贝币作为最初的货币,得益于它的尺寸小巧易于携带,同时花纹美观又适合佩戴,由此可见“贝”在当时无论是被用作信物或饰品或货币都是恰到好处的。 既然生活离不开贝,人们对贝也达成了广泛的认知,这使贝币当之无愧地成为实物货币中的代表,也就成为了当时人们所公认的一般等价物。
7527c33bdeb243f99aadf257021b5c77.jpeg
商·特小型手锯形蚌贝币
贝币作为中国历史上继物物交换之后最先出现的货币, 从夏商时期至秦就已在中原地区广泛用作商品交换的等价物。秦朝统一币制,贝币在中原地区退出流通领域之后, 云南长期仍以之为主要商品交换媒介,直至1648年大西农民军“铸兴朝钱,禁民用贝”后,云南货币制度才逐步与中原统一,《云南腾越州志》曾这样记载:“海贝一索值银六厘,而市小物可得数十种,故夷民便之。”
96d39a88e37e4a9eaf5efa72ccb215db.jpeg
商·人形蚌贝币
这时候常见的海贝是一种齿贝,白色居多,空心、口细长、背隆起或人工磨背式,两端常有磨孔,便于穿系携带。按此时贝币的计数单位换算,一索为80枚海贝,以80枚海贝即可买到数十种“小物” 。而早期的贝币计量单位却有所不同,购买力也更强。
5b222dc0277d4d64a1a9a8cf49524ae6.jpeg
商·特大型人脸形蚌贝币
从商代青铜器铭文中可知贝币的单位是“朋”,这也是中国最早的货币单位。1959年6月郭沫若先生根据安阳后岗圆坑墓中的三堆贝币确定为“十贝为朋,连成一组”同时出土的青铜鼎中铭文也有王赏赐戍嗣子贝二十朋的记载。
15bf2a66cc7344f7955c455fcf0963de.jpeg
商·緑松石仿生贝币
据目前所发现的商周时期记载关于赏赐贝币的资料统计,甲骨文中赏赐最多的有“七十朋”,青铜器铭文中最多的有“百朋”、“朋二百”,但“百朋”及以上的情况十分少见。殷商时期已出现赏赐贝币的情况,周代时赏赐贝币的传统仍然延续。赏赐的整体数量都不太多,同时殉葬的数量也是有限的,表示贝币至少在商代末期至西周初期的价值相当高。
6c0e5e88be5044a392ec206c1212bde3.jpeg
商·石化骨贝
关于贝币的购买力在商代及东周时期还没有确凿的史料支撑,但在西周青铜器铭文中却有一些记载着当时物品及交易价格的史料,可以反映西周时期贝币与青铜器、田地、粮食、马匹之间购买力的大致情况。
31f3509c488f4bc6ac3187e44709fb52.jpeg
商·晋国地区青铜贝币
目前已见过铭文中“德”这个人做过的德鼎、德方鼎、德簋及叔德簋四件青铜器,其中德簋及叔德簋两件现藏于美国哈佛大学福格美术馆。德鼎是仅存的几件大鼎之一,也是上海博物馆中第二大的青铜鼎。鼎高78厘米,腹径58.4厘米,重量84.86千克。
f6dfde66e34c44539ebb33f4342822b1.jpeg
商·玉贝币
德鼎的铭文记载了王曾经赏赐给德20朋,德制作了这尊鼎。另一尊德方鼎中记载了某一年的三月,周王自镐京来到成周,举行了对武王称为“福(祉)”的祭祀,德也参加了这次祭祀,事后周王赏赐给德20朋,德因此事做了这尊鼎。 这两尊鼎属于周成王时期,铭文记载的情况都是德被赏赐了20朋,因此这两尊精美大鼎的价格或许与当时20朋的价值相当。
cce4d5d00227491cb02b416611482f6b.jpeg
春秋·晋国金贝币
同样,在著名的西周卫盉上也有关于贝币的记载。卫盉的铭文记载的是周共王三年三月,在丰京举行大阅庆典活动,矩伯是周王室的贵族,他必须参加,可是他缺少必需的礼器,于是向裘卫买了一件玉璋,价值80朋。但是矩伯穷,没钱,于是商定以“十田”抵账。
d67de1764fa6479193355f7ed6225ffc.jpeg
战国·金贝币
《周礼》中说:璋以皮。所以矩伯又向裘卫买了两件赤色虎皮、两件鹿皮、一件蔽膝。蔽膝与佩玉在周代有严格的尊卑等级制度。这几件裘皮价值20朋,商定以“三田”土地抵账。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田”指的是“一夫之田”,就是一个人耕种的田地面积。周代实行井田制,按一夫百亩的标准分配土地。
1180f600b3634c2886cfb06fd16af94f.jpeg
战国·玉螺贝币
所谓井田制,就是九宫格,每格100亩。这里共交换了“十三田”就是1300亩,当时的100亩比较小,相当于现在的30亩,1300亩就相当于现在的390亩,也就是26万多平米,相当于天安门广场那么大。而这“十三田”的价值是100朋,由此可见,贝币在古代的价值是远超乎当今人们的想象。
c6bfe72f079e4138a32ff842fb14999b.jpeg
西周·仿螺型玉贝币
虽然商周时期高度发达的青铜器铸造工艺在盛行贝币的时代为货币做着补充,但东周时期贝币已不在是主流,逐渐成为辅币在社会的中下层中流通。秦始皇统一货币时贝币基本告别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则是开启了“金属铸币”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