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 唐三彩釉面上的“蝉翼纹”是怎样形成的?

[复制链接]
查看1220 | 回复0 | 2020-4-13 00:4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三彩釉面上的“蝉翼纹”是怎样形成的?                                                              
                    
                     
                                                                                                   唐三彩釉面上的“蝉翼纹”是怎样形成的?
新烧出来的铅釉产品一般裂纹较少,这是因为用来配制铅釉的Si02和PbO,它们的膨胀系数并不高(见第64页,第667题中各种氧化物的线膨胀系数表)。从这个角度考察,唐三彩的胎釉匹配良好,按理釉不容易发生开裂,那么为什么从地下出土的唐三彩都布满小纹片呢?这个问题不是胎釉膨胀系数的匹配问题而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唐三彩的胎,在配方上与瓷胎差不多,要达到完全烧结至少要1300~以上,但它的实际烧成温度只有1050℃左右,故胎质不致密,吸水率高达10%以上。这种多孔性的胎在潮湿的环境中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并因之产生膨胀,埋在地下的唐三彩,在不断受到因吸湿膨胀而引起的张应力的反复作用下.就会形成大量细密小纹片,古玩行家称为“蝉翼纹”,绿釉部分较黄釉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