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 “文庙类型”青瓷,非汝窑,汝州城遗址出土

[复制链接]
查看1993 | 回复0 | 2020-3-14 18:5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庙类型”青瓷,非汝窑,汝州城遗址出土近年来,在汝州市老城区的文庙附近区域,出土了大量高质量青瓷标本,有的收藏爱好者把这些标本当作汝窑标本来购买收藏。其实这些标本既不同于清凉寺汝窑瓷器标本,也不同于张公巷瓷器标本,被归为“文庙类型”青瓷。但所谓的“文庙类型”到底是什么?难道说汝州城内果真还有一个文庙窑口存在?目前还有待深入研究。
一.什么是“文庙类型”青瓷
汝州文庙,原称孔庙,是汝州城内现存为数不多的古建,也是明清时期,汝州城内的高等学府。近年来因城市建设,该区域及周边出土了大量的陶瓷标本,种类繁多,有清凉寺汝窑、张公巷汝窑、钧窑、磁州窑、临汝窑、东沟窑类型等。而在这其中,出现了一种既不同于宝丰清凉寺汝窑典型产品,又区别于汝州张公巷汝窑的高质量“类汝”青釉标本。因首见出土地点位于文庙附近,故被称为汝州“文庙类型”青瓷。

                        
                                                                                    
新近汝州地区采集的“文庙类型”部分不同品种标本
二、汝州“文庙类型”青瓷的特征:
通过近几年对汝州老城区出土的“文庙类型”青瓷标本的收集和对汝州当地藏家收藏的“文庙类型”青瓷标本的观察学习,发现这类标本有以下几种特征:
①.器形,这类标本主要以盘、碗、洗子为主。数量较多,且器形较大。
②.釉色以青釉为主,青中闪绿,釉质细腻匀净。类似汝窑,也有天青(蓝)、青绿、 卵青和月白。釉面光亮,玻璃质感强,釉的流动性较大。玉质感不及清凉寺汝窑。胎色多以浅灰为主,少數香灰胎,胎质细腻坚实,瓷化程度高。
③.器物多采用支烧或垫烧,支烧产品支钉痕与清凉寺汝窑相类,圈足外撇幅度较小,个别圈足呈滚圆状,且足墙及圈足上偶有漏釉现象。垫烧产品多以直圈足为主,修足干净利落,极为讲究。




从汝州老城区出土的这些“文庙类型”青瓷标本可以看出,这批产品烧造质量较高,工艺水平一流,与一般的青瓷在器形设计、制作工艺和成品质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三.与张公巷汝窑之比较
近年发现的典型张公巷汝窑主要有以下几种特征:
①.器形有碗、花口折腹圈足盘、花口板沿平底盘、椭圆裹足洗、椭圆平底洗、圆形平底洗、板沿平底洗、四方平底洗、盘口细颈瓶、鹅颈鼓腹瓶、盏、盏托、堆塑熏炉、套盒、器盖等。
②.产品主要以薄胎薄釉为主,釉色浅淡,可分为卵青、淡青、灰青、青绿等,釉面玻璃质感强。胎骨以粉白、灰白为主,洁白和浅灰的不多,胎质细腻坚实,断面光洁。
③.器物多采用垫烧,也有少量支烧。器底支钉分三、四和五枚,支钉痕呈规整的小米粒状。带圈足的器物以直圈足为主,外裹足的较少,个别似圈足外撇又不太明显。而碗、盘和各种瓶类器物的圈足上常见透明釉露胎。[1](值得注意,张公巷窑产品大多为圈足上刮釉并同时使用支钉支烧)
如下图所示:









汝州张公巷窑标本组图
通过与张公巷汝窑标本对比,发现两者存在明显差异:
①.就目前出土标本而言,器形不及张公巷汝窑丰富。主要以盘、碗为主,未见套盒、盏托等汝窑常规产品。
②.“文庙类型”青瓷胎色基本不见粉白、灰白胎,多为浅灰。且胎的瓷化程度较张公巷汝窑高,吸水率低。釉层则比张公巷汝窑薄,且不见鱼鳞状开片及密集的冰裂状等开片,釉质不及张公巷汝窑淳厚。色釉虽都以青绿为主,但“文庙类型”青釉不如张公巷汝窑明艳。
③.张公巷汝窑多以直圈足为主,且支钉痕多为小米粒状,而“文庙类型”青瓷支钉痕则更接近清凉寺汝窑。另外在“文庙类型”青瓷中发现个别圈足呈滚圆状,这是目前发现的张公巷汝窑中极为少见的。





由于至今在汝州城区未发现除张公巷汝窑以外,其它12~13世纪内生产高质量青瓷的窑口,且这类标本也多出土于汝州老城区的生活遗址。
同时在汝州城中也并未发现烧造这类产品所需的作坊、窑炉等相关遗迹,故“文庙类型”青瓷究竟何处烧造,目前还不得而知。(虽听闻在汝州老城区改建过程中,其县前街的居民住户房屋改造中挖出窑炉,但又因建房给掩埋已无处可寻,虽然可惜,但消息是否准确尚属不知。又闻汝州蒋台街建筑工地中曾有捡拾到支烧具等,但未见确切出土地点及实物,故无法详谈。)
四、与宝丰清凉寺汝窑“新发现”的对比
在2014年4月至9月,河南省考古所又对清凉寺汝窑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此次发掘所新出瓷器,除了和以往发掘出土的瓷器相同外,还出土了一种新见类型的青釉瓷器。
考古所为了区分于传统汝瓷概念,将此种瓷器定名为“类汝瓷”。河南省考古所对“类汝瓷”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后认为,应是北宋清凉寺汝窑停烧后的产物,其年代大约在宋末或金代早中期,其生产性质非民用青瓷。[2]

2014年清凉寺汝窑遗址官方考古新发现“类汝”标本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近期,笔者有幸上手到一批宝丰清凉寺汝窑的“类汝瓷”标本。通过对这批“类汝瓷”的观察学习,发现此批标本的基本特征与汝州城内“文庙类型”青釉产品标本相似度很高。
其器形、修坯工艺、釉质釉色、胎质等方面与前述汝州城内“文庙类型”青釉产品标本如出一辙。均是釉面玻化程度较高且釉质细腻匀净。整体胎色也多以浅灰为主,瓷化程度较高,修足与器形等各方面也都基本类似。(除受到汝州、宝丰两地区土壤及埋藏环境的不同影响外,并无大的差异。)
据此笔者认为,就目前而言,所谓的汝州“文庙类型”中的青釉产品,应为传统汝窑停烧后,宝丰清凉寺汝窑在宋末或金代早中期生产的官用青瓷。








清凉寺新发现“类汝瓷”标本
我们将这类清凉寺窑址出土的“类汝瓷”标本与前述采集的汝州地区出土的“文庙类型”青釉标本进行了比对。如下图所示:


清凉寺新发现“类汝瓷”标本与汝州采集的“文庙类型”青釉标本对比图
综上所述,据近年考古新发现与所见实物,可以认为,有的汝州“文庙类型”青瓷应为清凉寺窑烧造。但除此之外,尚有部分“文庙类型”产品(如文章开头所用组图中的部分标本),其主要特征暂不见于任一窑口的现有资料,归属地尚无法明确。且因此类产品出土量较少,惟期望日后的考古工作能有更进一步的发现,以便详探。

汝州地区采集“文庙类型”部分品种标本 其生产地点尚不明确
注释:
1.郭木森:《汝州张公巷窑的发掘与初步研究》,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2.赵宏,郭木森,王团乐(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宝丰县文物管理局):《河南宝丰清凉寺汝窑发掘再获重要发现》,《中国文物报》,2014-11-27。
3.见注2。
(本文根据网上资料整理而成,有关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只作公益传播,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作删除处理)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部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