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登录
立即注册
馆藏
标本
论坛
BBS
资讯
艺术品资本金融化平台
关于我们
搜索
搜索
馆藏古瓷
日本瓷器
馆藏文物
馆藏标本
日本瓷器
鉴赏学习
文物鉴定
格古日记
频道
积分商城
留言
企业简介
最新新闻
品牌故事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中国·古陶瓷与标本博物馆
»
论坛
›
论坛
›
收藏知识
›
续茶经(七、茶之事·下)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茶文化]
续茶经(七、茶之事·下)
[复制链接]
1939
|
0
|
2020-1-4 01:51:2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续茶经(七、茶之事·下)
(2019-02-01 11:50:37
《梅尧臣集》:晏成续太祝遗双井茶五品,茶具四枚,近诗六十篇,因赋诗为谢。
《黄山谷集》有《博士王扬休碾密云龙同事十三人饮之戏作》。
《晁补之集·和答曾敬之秘书见招能赋堂烹茶》诗:一碗分来百越春,玉溪小暑却宜人。红尘他日同回首,能赋堂中偶坐身。
《苏东坡集》:《送周朝议守汉川》诗云:“茶为西南病,甿俗记二李。何人折其锋,矫矫六君子。”注:“二李,杞与稷也。六君子,谓师道与侄正儒,张永徽、吴醇翁、吕元钧、宋文辅也。盖是时蜀茶病民,二李乃始敝之人,而六君子能持正论者也。”
仆在黄州,参寥自吴中来访,馆之东坡。一日,梦见参寥所作诗,觉而记其两句云:“寒食清明都过了,石泉槐火一时新。”后七年,仆出守钱塘,而参寥始卜居西湖智果寺院。院有泉出石缝间,甘冷宜茶。寒食之明日,仆与客泛湖,自孤山来谒,参寥汲泉钻火,烹黄蘗茶。忽悟所梦诗,兆于七年之前。众客皆惊叹。知传记所载,非虚语也。
东坡《物类相感志》:芽茶得盐,不苦而甜。又云:吃茶多腹胀,以醋解之。又云:陈茶烧烟,蝇速去。
《杨诚斋集·谢傅尚书送茶》:远饷新茗,当自携大瓢,走汲溪泉,束涧底之散薪,然折脚之石鼎,烹玉尘,啜香乳,以享天上故人之惠。愧无胸中之书传,但一味搅破菜园耳。
郑景龙《续宋百家诗》:本朝孙志举有《访王主簿同泛菊茶》诗。
吕元中《丰乐泉记》:欧阳公既得酿泉,一日会客,有以新茶献者。公敕汲泉瀹之。汲者道仆覆水,伪汲他泉代。公知其非酿泉,诘之,乃得是泉于幽谷山下,因名丰乐泉。
《侯鲭录》:黄鲁直云:“”烂蒸同州羊,沃以杏酪,食之以匕不以箸。抹南京面作槐叶冷淘,糁以襄邑熟猪肉,炊共城香稻,用吴人鲙松江之鲈。既饱,以康山谷帘泉烹曾坑斗品。少焉,卧北窗下,使人诵东坡《赤壁前后赋》,亦足少快。
(又见《苏长公外纪》)
《苏舜钦传》:有兴则泛小舟,出盘、阊二门,吟啸览古,渚茶野酿,足以消忧。
《过庭录》:刘贡父知长安,妓有茶娇者,以色慧称。贡父惑之,事传一时。贡父被召至阙,欧阳永叔去城四十五里迓之,贡父以酒病未起,永叔戏之曰:“非独酒能病人,茶亦能病人多矣。”
《合璧事类》:觉林寺僧志崇制茶有三等:待客以惊雷荚,自奉以萱草带,供佛以紫茸香。凡赴茶者,辄以油囊盛余沥。
江南有驿官,以干事自任。白太守曰:“驿中已理,请一阅之。”刺史乃往。初至一室,为酒库,诸醖皆熟,其外悬一画神,问:“何也?”曰:“杜康。”刺史曰:“公有余也。”又至一室,为茶库,诸茗毕备,复悬画神。问:“何也?”曰:“陆鸿渐。”刺史益喜。又至一室,为葅库,诸爼咸具,亦有画神。问:“何也?”曰:“蔡伯喈。”刺史大笑曰:“不必置此。”
江浙间养蚕,皆以盐藏其茧而缲丝,恐蚕蛾之生也。每缲毕,即煎茶叶为汁,捣米粉搜之,筛于茶汁中煮为粥,谓之“洗缸粥”。聚族以啜之,谓益明年之蚕。
《经锄堂杂志》:松声、涧声、禽声、夜虫声、鹤声、琴声、棋声、落子声、雨滴阶声、雪洒窗声、煎茶声,皆声之至清者。
《松漠纪闻》:燕京茶肆设双陆局,如南人茶肆中置棋具也。
《梦粱录》:茶肆列花架,安顿奇松、异桧等物于其上,装饰店面,敲打响盏。又冬月添卖七宝擂茶、馓子葱茶。茶肆楼上专安着妓女,名曰花茶坊。
《南宋市肆记》:平康歌馆,凡初登门,有提瓶献茗者,虽杯茶亦犒数千,谓之点花茶。
诸处茶肆有清乐茶坊、八仙茶坊、珠子茶坊、潘家茶坊、连三茶坊、连二茶坊等名。
谢府有酒名胜茶。
宋《都城纪胜》:大茶坊皆挂名人书画。人情茶坊本以茶汤为正。水茶坊乃娼家,聊设果凳,以茶为由,后生辈甘于费钱,谓之干茶钱。又有提茶瓶及龊茶名色。
《臆乘》:杨衒之作《洛阳伽蓝记》,曰“食有酪奴”,盖指茶为酪粥之奴也。
《琅嬛记》:昔有客遇茅君,时当大暑,茅君于手巾内解茶叶,人与一叶,客食之,五内清凉。茅君曰:“此蓬莱穆陀树叶,众仙食之以当饮。”又有宝文之蕊,食之不饥。故谢幼贞诗云:“摘宝文之初蕊,拾穆陀之坠叶。”
杨南峰《手镜》载,宋时姑苏女子沈清友,有《续鲍令晖香茗赋》。
孙月峰《坡仙食饮录》:密云龙茶极为甘馨。宋寥正,一字明略,晚登苏门,子瞻大奇之。时黄、秦、晁、张号“苏门四学士”,子瞻待之厚,毎至必令侍妾朝云取密云龙烹以饮之。一日,又命取密云龙,家人谓是四学士,窥之,乃明略也。山谷诗有“矞
(聿)
云龙”,亦茶名。
《嘉禾志》:煮茶亭在秀水县西南湖中景德寺之东禅堂。宋学士苏轼与文长老尝三过湖上,汲水煮茶,后人因建亭以识其胜。今遗址尚存。
《名胜志》:茶仙亭在滁州琅琊山,宋时寺僧为刺史曾肇建,盖取杜牧《池州茶山病不饮酒》诗“谁知病太守,犹得作茶仙”之句。子开诗云:“山僧独好事,为我结茆茨。茶仙榜草圣,颇宗樊川诗。”盖绍圣二年肇知是州也。
陈眉公《珍珠船》:蔡君谟谓范文正曰:“公《采茶歌》云:‘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今茶绝品其色甚白,翠绿乃下者耳,欲改为‘玉尘飞’、‘素涛起’,如何?”希文曰:“善。”又:蔡君谟嗜茶,老病不能饮,但把玩而已。
《潜确类书》:宋绍兴中,少卿曹戬之母喜茗饮。山初无井,戬乃斋戒祝天,斫地才尺,而清泉溢涌,因名孝感泉。
大理徐恪,建人也,见贻乡信铤子茶,茶面印文曰“玉蝉膏”,一种曰“清风使”。
蔡君谟善别茶。建安能仁院有茶生石缝间,盖精品也。寺僧采造,得八饼,号“石岩白”。以四饼遗君谟,以四饼密遣人走京师遗王内翰禹玉。岁余,君谟被召还阙,过访禹玉。禹玉命子弟于茶筒中选精品碾以待蔡。蔡捧瓯未尝,辄曰:“此极似能仁寺石岩白,公何以得之?”禹玉未信,索帖验之,乃服。
《月令广义》:蜀之雅州名山县蒙山有五峰,峰顶有茶园,中顶最高处曰上清峰,产甘露茶。昔有僧病冷且久,尝遇老父询其病,僧具告之。父曰:“何不饮茶?”僧曰:“本以茶冷,岂能止乎?”父曰:“是非常茶,仙家有所谓雷鸣者,而亦闻乎?”僧曰:“未也。”父曰:“蒙之中顶有茶,当以春分前后多构人力,俟雷之发声,并手采摘,以多为贵,至三日乃止。若获一两,以本处水煎服,能袪宿疾。服二两,终身无病。服三两,可以换骨。服四两,即为地仙。但精洁治之,无不效者。”僧因之中顶,筑室以俟。及期,获一两余,服未竟而病瘥。惜不能久住博求。而精健至八十余岁,气力不衰。时到城市,观其貌若年三十余者,眉发绀绿。后入青城山,不知所终。今四顶茶园不废,惟中顶草木繁茂,重云积雾,蔽亏日月,鸷兽时出,人迹罕到矣。
《太平清话》:张文规以吴兴白苎、白苹洲、明月峡中茶为三绝。文规好学有文藻,苏子由、孔武仲、何正臣诸公皆与之游。
夏茂卿《茶董》:刘煜字子仪,尝与刘筠饮茶,问左右:“汤滚也未?”众曰:“已滚。”筠云:“佥曰鲧哉。”煜应声曰:“吾与点也。”
黄鲁直以小龙团半铤题诗赠晁无咎,有云:“曲几蒲团听煮汤,煎成车声绕羊肠。鸡苏胡麻留渴羗,不应乱我官焙香。”东坡见之曰:“黄九恁地,怎得不穷。”
陈诗教《灌园史》:杭妓周韶,有诗名,好蓄奇茗。尝与蔡公君谟斗胜,题品风味,君谟屈焉。
江参字贯道,江南人。形貌清癯,嗜香茶以为生。
《博学汇书》:司马温公与子瞻论茶墨云:“茶与墨二者正相反。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轻;茶欲新,墨欲陈。”苏曰:“上茶妙墨俱香,是其德同也;皆坚,是其操同也。”公叹以为然。
元耶律楚材诗《在西域作茶会值雪》,有“高人惠我岭南茶,烂赏飞花雪没车”之句。
《云林遗事》:光福徐达左构养贤楼于邓尉山中,一时名士多集于此。元镇为尤数焉。尝使童子入山担七宝泉,以前桶煎茶,以后桶濯足,人不解其意。或问之,曰:“前者无触,故用煎茶。后者或为泄气所秽,故以为濯足之用。”其洁癖如此。
陈继儒《妮古录》:至正辛丑九月三日,与陈征君同宿愚庵师房,焚香煮茗。图石梁秋瀑,翛然有出尘之趣。黄鹤山人王蒙题画。
周叙《游嵩山记》:见防善寺中有元雪庵头陀茶榜石刻,字径三寸,遒伟可观。
钟嗣成《录鬼簿》:王实甫有《苏小郎夜月贩茶船》传奇。
《吴兴掌故录》:明太祖喜顾渚茶,定制岁贡止三十二斤,于清明前二日,县官亲诣采茶,进南京奉先殿焚香而已。未尝别有上供。
《七修汇稿》:明洪武二十四年,诏天下产茶之地,岁有定额,以建宁为上,听茶户采进,勿预有司。茶名有四:探春、先春、次春、紫笋。不得碾揉为大、小龙团。
杨维桢《煮茶梦记》:铁崖道人卧石床,移二更,月微明,及纸帐梅影,亦及半窗。鹤孤立不鸣。命小芸童汲白莲泉,燃槁湘竹,授以凌霄芽为饮供。乃游心太虚,恍兮入梦。
陆树声《茶寮记》:园居敞小寮于啸轩埤垣之西,中设茶灶,凡瓢汲、罂注、濯拂之具咸庀。择一人稍通茗事者主之,一人佐炊汲。客至,则茶烟隐隐起竹外。其禅客过从予者,与余相对结跏趺坐,啜茗汁,举无生话。时杪秋既望,适园无诤居士与五台僧演镇、终南僧明亮同试天池茶于茶寮中,漫记。
《墨娥小录》:千里茶,细茶一两五钱,孩儿茶一两,柿霜一两,粉草末六钱,薄荷叶三钱。右为细末调匀,炼蜜丸如白豆大,可以代茶,便于行远。
汤临川《题饮茶录》:陶学士谓“汤者,茶之司命”,此言最得三昧。冯祭酒精于茶政,手自料涤,然后饮客。客有笑者,余戏解之云:“此正如美人,又如古法书名画,度可着俗汉手否?”
陆釴《病逸漫记》:东宫出讲,必使左右迎请讲官。讲毕,则语东宫官云:“先生吃茶。”
《玉堂丛语》:愧斋陈公性宽坦,在翰林时,夫人尝试之。会客至,公呼:“茶!”夫人曰:“未煮。”公曰:“也罢。”又呼曰:“干茶!”夫人曰:“未买。”公曰:“也罢。”客为捧腹。时号“陈也罢”。
沈周《客坐新闻》:吴僧大机,所居古屋三四间,洁净不容唾。善瀹茗,有古井清冽为称。客至,出一瓯为供,饮之,有涤肠湔胃之爽。先公与交甚久,亦嗜茶,每入城必至其所。
沈周《书岕茶别论后》:自古名山留以待羁人迁客,而茶以资高士,盖造物有深意。而周庆叔者为《岕茶别论》以行之天下,度铜山金穴中无此福,又恐仰屠门而大嚼者未必领此味。庆叔隐居长兴,所至载茶具,邀余素鸥黄叶间,共相欣赏。恨鸿渐、君谟不见庆叔耳。为之覆茶三叹。
冯梦祯《快雪堂漫录》:李于鳞为吾浙按察副使,徐子与以岕茶之最精饷之。比遇子与于昭庆寺,问及,则已赏皂役矣。盖岕茶叶大梗多,于鳞北士,不遇宜也。纪之以发一笑。
闵元衡《玉壶冰》:良宵燕坐,篝灯煮茗,万籁俱寂,疏钟时闻。当此情景,对简编而忘疲,彻衾枕而不御,一乐也。
《瓯江逸志》:永嘉岁进茶芽十斤,乐清茶芽五斤,瑞安、平阳岁进亦如之。
雁山五珍:龙湫茶、观音竹、金星草、山药、官香鱼也。茶即明茶,紫色而香者名玄茶,其味皆似天池而稍薄。
王世懋《二酉委谭》:余性不耐冠带,暑月尤甚。豫章天气蚤热,而今岁尤甚。春三月十七日,觞客于滕王阁。日出如火,流汗接踵,头涔涔几不知所措。归而烦闷。妇为具汤沐,便科头裸身赴之。时西山云雾新茗初至,张右伯适以见遗,茶色白,大作豆子,香几与虎丘埓。余时浴出,露坐明月下,亟命侍儿汲新水烹尝之,觉沆瀣入咽,两腋风生。念此境味,都非宦路所有。琳泉蔡先生老而嗜茶,尤甚于余。时已就寝,不可邀之共啜。晨起复烹遗之,然已作第二义矣。追忆夜来风味,书一通以赠先生。
《涌幢小品》:王琎,昌邑人,洪武初为宁波知府。有给事来谒,具茶。给事为客居间,公大呼:“撤去!”给事惭而退。因号“撤茶太守”。
《临安志》:栖霞洞内有水洞,深不可测,水极甘冽。魏公尝调以瀹茗。
《西湖志余》:杭州先年有酒馆而无茶坊,然富家燕会,犹有专供茶事之人,谓之“茶博士”。
《潘子真诗话》:叶涛诗极不工,而喜赋咏。尝有《试茶》诗云:“碾成天上龙兼凤,煮出人间蟹与虾。”好事者戏云:“此非试茶,乃碾玉匠人尝南食也。”
董其昌《容台集》:蔡忠惠公进小团茶,至为苏文忠公所讥,谓与钱思公进姚黄花同失士气。然宋时君臣之际,情意蔼然,犹见于此。且君谟未尝以贡茶干宠,第点缀太平世界一段清事而已。东坡书欧阳公滁州二记,知其不肯书《茶录》,余以苏法书之,为公忏悔。否则蛰龙诗句,几临汤火,有何罪过。凡持论不大远人情可也。
金陵春卿署中,时有以松萝茗相贻者,平平耳。归来山馆,得啜尤物,询知为闵汶水所蓄。汶水家在金陵,与余相及,海上之鸥,舞而不下,盖知希为贵、鲜游大人者。昔陆羽以精茗事为贵人所侮,作《毁茶论》。如汶水者,知其终不作此论矣。
李日华《六研斋笔记》:摄山栖霞寺有茶坪,茶生榛莽中,非经人剪植者。唐陆羽入山采之,皇甫冉作诗送之。
《紫桃轩杂缀》:泰山无茶茗,山中人摘青桐芽点饮,号“女儿茶”。又有松苔,极饶奇韵。
《钟伯敬集·茶讯》诗云:“犹得年年一度行,嗣音幸借采茶名。”伯敬与徐波元叹交厚,吴楚风烟相隔数千里,以买茶为名,一年通一讯,遂成佳话,谓之茶讯。
尝见《茶供说》云:“娄江逸人朱汝圭精于茶事,将以茶隐,欲求为之记,愿岁岁采渚山青芽为余作供。余观楞严坛中设供,取白牛乳、砂糖、纯蜜之类;西方沙门婆罗门,以葡萄、甘蔗浆为上供,未有以茶供者。鸿渐长于苾蒭者也,杼山禅伯也,而鸿渐《茶经》、杼山《茶歌》俱不云供佛。西土以贯花燃香供佛,不以茶供,斯亦供养之缺典也。汝圭益精心治办茶事,金芽素瓷,清净供佛,他生受报,往生香国。以诸妙香而作佛事,岂但如丹丘羽人饮茶,生羽翼而已哉。余不敢当汝圭之茶供,请以茶供佛。后之精于茶道者,以采茶供佛为佛事,则自余之谂汝圭始。爰作《茶供说》以赠。”
《五灯会元》:摩突罗国有一青林,枝叶茂盛,地名曰优留茶。
僧问如宝禅师曰:“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饭后三碗茶。”僧问谷泉禅师曰:“未审客来如何祗待?”师曰:“云门胡饼赵州茶。”
《渊鉴类函》:郑愚《茶诗》:“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因谓茶曰“草中英”。
素馨花曰禆茗,陈白沙《素馨记》以其能少禆于茗耳。一名那悉茗花。
《佩文韵府》:元好问诗注:“唐人以茶为小女美称。”
《黔南行纪》:陆羽《茶经》纪黄牛峡茶可饮,因令舟人求之。有媪卖新茶一笼,与草叶无异,山中无好事者故耳。
初余在峡州问士大夫黄陵茶,皆云粗涩不可饮。试问小吏,云:“唯僧茶味善。”令求之,得十饼,价甚平也。携至黄牛峡,置风炉清樾间,身自候汤,手得味。既以享黄牛神,且酌元明、尧夫,云:“不减江南茶味也。”乃知夷陵士大夫以貌取之耳。
《九华山录》:至化城寺,谒金地藏塔,僧祖瑛献土产茶味,可敌北苑。
冯时可《茶录》:松郡佘山亦有茶,与天池无异,顾采造不如。近有比丘来,以虎丘法制之,味与松萝等。老衲亟逐之,曰:“毋为此山开羶径而置火坑。”
冒巢民《岕茶汇钞》:忆四十七年前,有吴人柯姓者,熟于阳羡茶山。毎桐初露白之际,为余入岕,箬笼携来十余种,其最精妙者,不过斤许数两耳。味老香深,具芝兰金石之性。十五年以为恒。后宛姬从吴门归余,则岕片必需半塘顾子兼,黄熟香必金平叔。茶香双妙,更入精微。然顾金茶香之供,毎岁必先虞山柳夫人、吾邑陇西之旧姬与余共宛姬,而后他及。
金沙于象明携岕茶来,绝妙。金沙之于精鉴赏,甲于江南,而岕山之棋盘顶久归于家,毎岁其尊人必躬往采制。今夏防来庙后、棋顶、涨沙、本山诸种,各有差等,然道地之极真极妙,二十年所无。又辨水候火,与手自洗烹之细洁,使茶之色香性情,从文人之奇嗜异好,一一淋漓而出。诚如丹丘羽人所谓“饮茶生羽翼”者,真衰年称心乐事也。
吴门七十四老人朱汝圭,携茶过访,与象明颇同,多花香一种。汝圭之嗜茶自幼,如世人之结斋于胎年。十四入岕,迄今春夏不渝者百二十番,夺食色以好之。有子孙为名诸生,老不受其养,谓不嗜茶为不似阿翁。毎竦骨入山,卧游虎虺,负笼入肆,啸傲瓯香。晨夕涤瓷洗叶,啜弄无休,指爪齿颊,与语言激扬赞颂之津津,恒有喜神妙气,与茶相长养,真奇癖也。
《岭南杂记》:潮州灯节,饰姣童为采茶女,毎队十二人或八人,手挈花篮,迭进而歌,俯仰抑扬,备极妖妍。又以少长者二人为队首,擎彩灯,缀以扶桑、茉莉诸花。采女进退作止,皆视队首。至各衙门或巨室唱歌,赉以银钱、酒果。自十三夕起至十八夕而止。余录其歌数首,颇有《前溪》《子夜》之遗。
郎瑛《七修类稿》:歙人闵汶水居桃叶渡上,予往品茶其家,见其水火皆自任,以小酒盏酌客,颇极烹饮态。正如德山担青龙钞,高自矜许而已,不足异也。秣陵好事者尝诮闽无茶,谓闽客得闽茶咸制为罗囊,佩而嗅之,以代旃檀,实则闽不重汶水也。闽客游秣陵者,宋比玉、洪仲章辈,类依附吴儿强作解事,贱家鸡而贵野鹜,宜为其所诮欤。三山薛老亦秦淮汶水也。薛尝言:“汶水假他味作兰香,究使茶之真味尽失。”汶水而在,闻此亦当色沮。薛尝住屴崱,自为剪焙,遂欲驾汶水上。余谓茶难以香名,况以兰定茶,乃咫尺见也。颇以薛老论为善。
延邵人呼制茶人为碧竖。富沙陷后,碧竖尽在绿林中矣。
蔡忠惠《茶录》石刻在瓯宁邑庠壁间。予五年前拓数纸寄所知,今漫漶不如前矣。
闽酒数郡如一,茶亦类是。今年予得茶甚夥,学坡公义酒事,尽合为一,然与未合无异也。
李仙根《安南杂记》:交趾称其贵人曰翁茶。翁茶者,大官也。
《虎丘茶经补注》:徐天全自金齿谪回,毎春末夏初,入虎丘开茶社。
罗光玺作《虎丘茶记》,嘲山僧有替身茶。
吴匏庵与沈石田游虎丘,采茶手煎对啜,自言有茶癖。
《渔洋诗话》:林确斋者,亡其名,江右人。居冠石,率子孙种茶,躬亲畚锸负担,夜则课读《毛诗》《离骚》。过冠石者,见三四少年头著一幅布,赤脚挥锄,琅然歌出金石,窃叹以为古图画中人。
《尤西堂集》有《戏册茶为不夜侯制》。
朱彝尊《日下旧闻》:上巳后三日,新茶从马上至,至之日宫价五十金,外价二三十金。不一二日,即二三金矣。见《北京岁华记》。
《曝书亭集》:锡山听松庵僧性海制竹火炉,王舍人过而爱之,为作山水横幅,并题以诗。岁久炉坏,盛太常因而更制,流传都下,群公多为吟咏。顾梁汾典籍仿其遗式制炉,及来京师,成容若侍卫以旧图赠之。丙寅之秋,梁汾携炉及卷过余海波寺寓,适姜西溟、周青士、孙恺似三子亦至,坐青藤下烧炉试武夷茶,相与联句成四十韵,用书于册,以示好事之君子。
蔡方炳《增订广舆记》:湖广长沙府攸县,古迹有茶王城,即汉茶陵城也。
葛万里《清异录》:倪元镇饮茶用果按者,名清泉白石,非佳客不供。有客请见,命进此茶。客渴,再及而尽,倪意大悔,放盏入内。
黄周星九烟梦读《采茶赋》,只记一句云:“施凌云以翠歩。”
《别号录》:宋曾几吾甫,别号茶山。明许应元子春,别号茗山。
《随见录》:武夷五曲朱文公书院内有茶一株,叶有臭虫气,及焙制出时,香逾他树,名曰“臭叶香茶”。又有老树数株,云系文公手值,名曰“宋树”。
《补西湖游览志》:立夏之日,人家各烹新茗,配以诸色细果,馈送亲戚比邻,谓之“七家茶”。
南屏谦师妙于茶事,自云得心应手,非可以言传学到者。
刘士亨有《谢璘上人惠桂花茶》诗云:金粟金芽出焙篝,鹤边小试兔丝瓯。叶含雷信三春雨,花带天香八月秋。味美绝胜阳羡种,神清如在广寒游。玉川句好无才续,我欲逃禅问赵州。
李世熊《寒支集》:新城之山有异鸟,其音若箫,遂名曰“箫曲山”。山产佳茗,亦名“箫曲茶”。因作歌纪事。
《禅元显教编》:徐道人居庐山天池寺,不食者九年矣。畜一墨羽鹤,尝采山中新茗,令鹤衔松枝烹之。遇道流,辄相与饮几椀。
张鹏翀《抑斋集》有《御赐郑宅茶赋》云:青云幸接于后尘,白日捧归乎深殿。从容歩缓,膏芬齐出螭头;肃穆神凝,乳滴将开蜡面。用以濡毫,可嫓文章之草;将之比德,勉为精白之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照妖镜
返回列表
发新帖
admin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鉴赏学习
收藏知识
世界馆藏检阅
鉴定服务
格古日记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