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定 -黑如漆 黑定窑变 银色兔毫 银色油滴 酱褐色兔毫
定窑是我国古代最为著名的白瓷窑场之一,窑址位于今天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涧磁村以及东、西燕川以及北镇村一带。根据考古资料表明,定窑创烧于唐代,晚唐五代时期已经能够大量生产洁白精美的白瓷。进入宋代以后定窑更是以白瓷闻名天下,远达海内,元朝刘祁的《归潜志》说,“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 定窑在烧在白瓷的同时也烧造黑釉和其他品种瓷器 。 明代曹昭在《格古要论》中称“。。。。有墨定色黑如漆,土俱白,其价高于白定”。“黑定”指的就是定窑瓷器中的黑釉瓷。 翻阅从宋代到清代和定窑有关的古代文献,几乎对“黑定”都没有详细描述。从传世的博物馆藏“黑定”瓷器和定瓷爱好者收藏的标本来看,“黑定”可以大致分为里外俱黑、外黑里白、外黑里酱、外酱里黑等。而这次发掘中我对“黑定”也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从造型上观察,出土“黑定”瓷片大多是碗盏之类的圆器,但是也有极少的瓶、罐等立件残片。“黑定”圆器可分为内外均施黑釉和内白釉外黑釉两类,而立件残片则多为外黑釉内白釉。为何“黑定”瓷片大多是圆器,是否因为在烧制工艺上的特殊性而导致烧立件黑釉瓷器较困难。还是因为特定的审美需要才极少制作黑釉立件瓷器? 从“黑定”的底足上看,其碗、盏采用的是正烧法,施釉均不到足,黑色的釉面和白色的瓷胎相映,形成巨大的反差,给人以视觉上的魅力。从“黑定”瓷片的造型、胎质以及正烧工艺上看,“黑定”似乎是北宋早、中期的产品,即覆烧法出现以前的产品,因为有了先进的覆烧法以后,烧造这样的圆器何必还要用正烧法呢?我们知道在宋代流行斗茶,黑定是否是为了适应这个需求而生产的呢?宋代后期覆烧盛行的时候,制作黑定的工匠如果使用覆烧法进行烧制,众所周知,覆烧会造成芒口,而拥有漆黑釉色的“黑定”和白色胎骨形成的口沿芒口必定影响黑定的美观而不能满足斗茶的需要。因此“黑定”在北宋的中晚期是否也在生产,是否只是因为审美的要求而采用了以前的正烧法,这是值得探讨的。将来的考古发掘报告中应该可以有所解答,请大家关注。 从釉面上观察,黑定也可以分为三等,第一等釉面漆黑光亮,光可鉴人,正如曹昭在《格古要论》中所称“有墨定色黑如漆”。此类残片的胎质洁白,瓷化程度较高,断面气孔很少,可见烧结温度较高。第二类釉面黑中透黄褐色,胎质瓷化程度一般吗,断面不甚平整,气孔可见。第三类釉面中带有“窑变”色,或者带有浅浅的银色短兔毫,或者带有笔尖大小的银色圆油滴,或者犹如建窑的褐兔毫,黑中涌出酱色的波浪兔毫,但是整体还是以黑色为主题,所以我也将它们归类到黑定中。 白色是定窑的乐章,而“黑定”就是乐章中的黑色音符,它传唱了千年依然不改神色。朴素的“黑定”以它乌黑的皮肤,洁白的胎骨,承载者千年前窑工的智慧,触摸着千年来定窑追随者的心灵,让人难以释怀,在白雪皑皑的定窑遗址中,散发着它独有的光芒,让我深深地感受着定窑文化的博大精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