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2-4-10 16:34:20

唐·红釉盖罐 恭陵出土



唐·红釉盖罐
恭陵出土的红釉盖罐通高32.5厘米,口径13.5厘米,底径11.5厘米。侈口,卷沿,圆唇,短颈微束,丰肩,鼓腹下收,平底。上承覆碟形盖,盖顶置宝珠钮。器身与盖均施红釉,不甚及底,有露胎现象。罐的肩部带系的模式,在两晋南北朝非常风行,这显然与系在当时所起的能提能挂的作用有关,同时亦给人以平稳感及美的享受有关。到了唐宋,烧造技术进一步提高,器物的线条美与色彩美日益受到人们重视,才让肩部之系显得不那么重要,遂退居于次要地位。这件红釉盖罐,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香炉历史久远,是由熏炉演变而来,无论作为礼器还是焚香用具,都蕴涵了神圣的意味。烹茶、焚香、挂画、插花,是古代文人的四大雅好,有人把置炉、玩炉、焚香当作一种时尚,一些精致的小型香炉则成为文人雅士的把玩之物,因此,香炉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品类,不仅登上了文人的几案,而且出现在帝王的内廷。三足炉是唐代陶瓷器中常见的器型,其造型仿自当时的金银器,以唐三彩较为多见,此外还有白釉、黑釉、蓝釉等品种。
恭陵蓝釉三足炉高约17厘米,口径13厘米。口沿外卷,束颈较短,圆鼓腹,圜状底,腹下部有3个外撇的兽蹄形足。器施蓝釉,底足露胎。其造型颇具大唐盛行之风,圆润大气,端庄优美,有一种幽雅、神圣之感。
恭陵釉陶除了多为上述各种单色釉外,尚有几件三彩器皿,主要为豆和注子。如三彩豆,高6.6厘米,敞口,折沿,圆唇,弧腹,喇叭形圈足。腹部及口沿外壁均交错施以黄、绿、白三色彩釉,并相间熔融为彩色花斑。足部无釉,露出白色陶胎。
唐恭陵出土的这批皇家御用釉陶精致华美,亮丽如新,进一步证明了唐代蓝釉器对后世青花瓷的深远影响,具有一定的民族艺术倾向,体现了一种特有的民族意识,在世界陶瓷工艺史上散发出浓郁的民族工艺芳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唐·红釉盖罐 恭陵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