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瓷】 明·成化 大明成华年制 娇黄釉 浇黄釉 NO.7595
【官窑】 大明成华年制 成华 娇黄内外黄—— 皇帝、皇后专用
(根據相關統計,成化本年款黃釉盤,傳世僅二十餘件,大小不一,撇口及直口等造型各異,私人收藏約為三件,其餘悉由世界各地博物館珍藏;以往公開拍賣市場僅出現過四例。)
浇黄釉—明代瓷器著名颜色釉。因用浇釉法施釉,故名。明宣德时创烧,盛于弘治、正德时期。烧成温度850—900℃之间,稳定性比其它低温釉要高。透明度出较高,使刻在胎上的图案花纹能透过釉层显现出来。又因其色柔淡,亦称“娇黄釉”。嘉靖后,衍为“鱼子黄釉”,以后愈淡,清康熙时衍为淡黄,又名“蛋黄釉”。
香港蘇富比2017年 拍卖 成交价 1000万
http://www.guciguan.com/data/attachment/forum/202111/21/222312tprgh9ltpl33z3al.jpg.thumb.jpg
拍品信息
作者 -- 尺寸 14.8cm
作品分类 陶瓷>明代单色釉瓷器 创作年代 明成化
估价 HKD 2,000,000-3,000,000
成交价
RMB 9,177,300
HKD 10,300,000
USD 1,318,400
EUR 1,030,000
专场 清润柔辉:茉琳琵金顿珍藏黄釉御瓷 拍卖时间 2017-04-05
拍卖公司 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7年春季拍卖会
出版:
W.W. Winkworth东方陶瓷学会展览评论·《Antique Collector》,1948年11月·图5
Adrian Joseph·《Ming Porcelains: Their Origins and Development》,伦敦,1971 年,图版 101
《大明成化年制》款
说明 来源:
H.R.N. Norton (1961/2年卒)收藏 伦敦苏富比1963年3月26日,编号59 (£2,200)
John Sparks Ltd,伦敦
伦敦苏富比1964年11月24日,编号63(£170)
Bluett & Sons Ltd,伦敦,1964年
罗杰琵金顿(1928-69年)收藏,自1964年始(£480)
茉琳琵金顿(1928-2011年)收藏
展览:
《Monochrome Porcelain of the Ming and Manchu Dynasties》,东方陶瓷学会,伦敦,1948年,编号189
清《国朝宫史》卷十七记载:皇太后、皇后用里外黄釉器;皇贵妃用黄釉白里器;贵妃用黄地绿龙器;嫔妃用蓝底黄龙器;贵人用绿地紫龙器;常在用绿地红龙器。
明清两朝,颜色釉发展到了极致,同时皇家对颜色釉陶瓷的生产和使用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明清两代官窑生产的颜色釉瓷器,民窑不许生产,如果违犯此规,严重者 杀头。
《明英宗实录》卷一六一记载,正统十一年(1446年)时下令:“禁江西饶州府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瓷者,首犯凌迟处死,籍其家赀,丁男充军边卫,知而不以告者,连坐。”如此严酷的法律,保证了皇家对颜色釉瓷器的垄断,提高了官窑颜色釉瓷器的身价。
明成化 嬌黃釉撇口盤
款识:“大明成化年製”六字雙行楷書款
7 7/8 in. (19.9 cm.) Diam. mouth rim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70920/dc07b5b013854b2bb3217dd91ea7bf17.jpeg
明 沈德符《敝帚齋剩語》謂:“本朝窯器……如宣窯品最貴,近日又重成窯,出宣窯之上。”
清 王棠《知新錄》卷二五引《蓉槎蠡說》論有明一代的傳世瓷器時謂:“……其品之高下,首成窯,次宣、次永、次嘉、其正、弘、隆、萬間亦有佳者。”
梳理明清兩朝製瓷成就,成化瓷的至高地位已為古今藏家所公認;而黃釉器,尤其內外滿黃釉者作為皇家御用器皿和皇權最高等級的象徵,傳世品甚為罕見,能流通於市場者更為稀少。在陶瓷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為瓷器收藏中極為難得的名貴品種,深受海內外藏家珍視。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70920/ddaecff50b034b7cbd37015251054c4e.jpeg
故宫博物院藏 明成化娇黄釉盘
目前,公開出版的有關明代景德鎮御窯廠出土的文物書籍中,未見有成化黃釉瓷片的記錄。1990年,時任御窯考古隊主管的劉新園先生曾向外界展示過一箱成窯黃釉瓷片。據劉新園先生介紹,景德鎮陶瓷考古研究所尚有大量裝滿成化地層出土黃釉器殘片的木箱。如此大量的刻意棄絕打碎的黃釉次品,足證明成化年間御窯對品質要求嚴謹,且慎控御窯成品去向,只許佳器美瓷上供京師。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70920/f14e6fa0ab444b4db06388befacc833c.jpeg
根據相關統計,成化本年款黃釉盤,傳世僅二十餘件,大小不一,撇口及直口等造型各異,私人收藏約為三件,其餘悉由世界各地博物館珍藏;以往公開拍賣市場僅出現過四例。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品清單《故宮瓷器錄》列有七件成化款識黃釉盤,口徑造型不一而同。其中有四件盤曾展於《成化瓷器特展圖錄》,國立故宮博物院,臺北,2003年,編號90-93。北京故宮博物院亦藏有清宮舊藏明成化黃釉盤三件,其中兩件為內外全黃直口式,一件為撇口式小盤,見於《明代成化御窯瓷器·下-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瓷器對比》,故宮出版社,2016年,頁546-550,圖238-240。縱觀兩岸故宮藏成化黃釉盤,口沿從14.8cm至21.4cm不一,撇口及直口皆有比較,本拍品可能是已知存世口徑最大的內外滿施黃釉撇口盤。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70920/2a858ebe4185481c99b5ab4d5aedb84f.jpeg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成化窑黄釉撇口盘
陶瓷鑒定泰斗耿寶昌先生稱此件成化盤屬於“高足薄彩”類。所謂“高足”指器足較為高深且足壁較薄,而“薄彩”指成化黃釉盤於白釉器上掛黃釉,分兩次燒成,釉面勻淨嬌嫩,釉質稀薄。黃釉工藝在成化時期已完全成熟,業已達到“嬌黃”境界,而弘治黃釉由於存世量大而廣為人知。宣德時期,儘管已經在白釉上掛黃釉,但宣德白釉橘皮明顯,所施黃釉較厚,故而顏色略顯老、重,與成化及弘治的“嬌黃”有明顯區別。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70920/f051abf072e04b069816cbb447526778.jpeg
成化黃釉之細潤嬌嫩,得益於其白釉的甜美肥膩。成窯美瓷,釉面溫潤滑膩,有恬靜之感,縱然閉上雙目,仍可憑手感辨認,歷代御瓷無出其右。此盤圈足內白釉肥潤如凝脂,用手輕撫及目視皆感到盤內底自然微凹現象,此為部分成化盤之微妙特徵,兩岸故宮藏成化盤多具此特點,饒有意趣。
成化官窯器款識特徵極為鮮明,款識字體風格突出,所有後仿者均未能得其神髓。此盤款識青花呈色淡雅,沉穩柔和,字體結字極具成化款識之神韻,是高貴成化御瓷最具特色的鮮明標識。
此件成化黃釉盤得自美國私人收藏,此番現身中漢,誠為可遇而不可求之幸事,令人欣慰幸甚。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70920/21e98dbff4c541f59d76b8dcc3972df7.jpeg
故宫博物院藏 明成化娇黄釉盘
参阅:《成化瓷器特展圖錄》,臺北故宮博物院,2003年,圖90-93 《明代成化御窯瓷器 下-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瓷器對比》,故宮出版社,2016年,頁546-551,圖238-240
成化御窯黃釉盤述略
成化御窯黃釉盤存世罕見,根據公開發表資料,僅兩岸故宮、上海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美國克利夫蘭博物館等收藏機構藏有十數件,私人收藏者更為寥寥,近二十年公開拍賣之成化黃釉盤僅有兩例:一為2010年9月紐約佳士得拍出之成化黃釉直口盤(圖1),口徑21.6cm,另一為2017年4月香港蘇富比呈世之茉琳·琵金頓舊藏成化黃釉撇口盤(圖2),口徑為14.8cm。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70920/9b34c8f8d2744b6fbc8bd72d8b8f23dd.jpeg
图1 纽约佳士得,2010年9月17日,编号1358
明成化 黄釉直口盘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70920/78e4475706ea4b929c622b331baf6a68.jpeg
图2 香港苏富比,2017年4月5日, 编号1
茉琳琵金顿藏 明成化 黄釉撇口盘
存世已知成化黃釉盤中,盤內外滿施黃釉撇口盤更屬少數,僅臺北故宮藏有口徑17.6-17.8cm兩例,另藏有一例口徑19cm之內白釉外黃釉撇口盤,北京故宮、上海博物館所藏及琵金頓舊藏內、外黃釉撇口盤口徑均為14.5-14.9cm之間。
本場拍品成化御窯黃釉撇口盤,內外滿施中溫嬌黃釉,口徑為19.9cm,應為已知尺寸最大之撇口黃釉盤,當更屬珍稀罕見。除尺寸外,造型、釉色、款識風格及細部特徵與上述公私珍藏之黃釉撇口盤完全相類,如出一轍。
此成化黃釉盤按瓷界泰斗耿寶昌先生所言屬“高足薄彩”類,所謂高足是指盤圈足較高,足壁偏薄,足端露胎處較為窄細,且黃釉幾成裹足狀,故足端似呈一線之狀。如北京故宮所藏成化黃釉直口盤(口徑21cm)、孫瀛洲舊藏成化黃釉撇口盤(口徑14.8cm)(圖3)、臺北故宮所藏成化鬥彩綠龍盤(口徑20cm)、克利夫蘭博物館(圖4)及大英博物館所藏成化黃釉直口盤以及部分口徑為20cm左右的成化青花盤,均呈現此微妙特徵;而“薄彩”所指為成化黃釉均施於透明白釉盤上,故多數黃釉盤黃釉呈稀薄狀,尤其圈足外壁均可見因黃釉較薄而隱隱透出之條帶狀白釉底色,局部黃釉因曾使用或年久磨損而呈現藍、紫光暈,賞之饒有趣味。上述“高足薄彩”特徵在本場成化黃釉盤上均有體現,特徵極為明確。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70920/2c01f0a7f4484e87878979761533738f.jpeg
图3 《捐献大家·孙瀛洲》,故宫博物院遍,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7年,页97,图054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成化 黄釉盘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70920/4b9ceb89c64842be94155f97853eb534.jpeg
图4 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藏 明成化 黄釉盘
此黃釉盤底落成化六字楷書款,長鋒運筆,風格特徵及筆法與存世成化黃釉盤及部分成化御窯青花器皿款識特徵相類,尤其“年”字短豎呈一點的特徵及“化”字提勾向內傾的細節,極為少見且高度相類。而大英博物館另藏有成化御窯藍地綠彩花卉紋蓋盒(圖5),其青花款識與此盤款識筆法風格尤為神似,應為一人所書。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c_zoom,w_640/images/20170920/5de530926b794c41bb11673af8a55aff.jpeg
图5 左:大英博物馆藏 蓝地青彩龙唐草文合子款
右:本品款识
页:
[1]